当前位置:首页 >产品中心>绝缘体积表面电阻率测试仪>砼电阻率仪>表面电阻率试验仪
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详细介绍
表面电阻率试验仪
该标准发布在名为D 257的标准文件中;紧跟标准文件名称后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
份,对于修订版本而言,表示最近一次修订的年份。括号里的数字表示最近一次通过审批的
年份,上标ε表示自从最后一次修订或通过审批以来的编辑性的修改。
1、适用范围
1.1这些测试方法涵盖了直流绝缘电阻率、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测量步骤。通过试样、电极的几何尺寸和这些测量方法可以计算得到电绝缘材料的体积和表面电阻,同时也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电导率和电导。
1.2这些测试方法不适用测量适度导电的材料的电阻和电导。采用测试方法D4496来表征这类材料。
1.3这个标准描述了测量电阻或电导的几种可替换的方法。某种材料的测试方法是采用适用于该材料的标准ASTM测试方法,而且这种标准测试方法定义了电压应力的极限值和有限的通电时间,以及试样的外形和电极的几何形状。这些单个的测试方法能更好的表示出结果的精度和偏差。
1.4测试步骤出现在下列部分中:测试方法或步骤部分
1.5 这个标准并没有列出与其应用相关的所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使用该标准的用户需要建立适当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确立使用前监管限制的适用范围。
2、表面电阻率试验仪-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D150 电绝缘固体的交流损耗特性和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
D374 电绝缘固体的厚度的测量方法
D1169 电绝缘液体的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D1711 与电绝缘体相关的术语
D4496 适度导电材料的直流电阻和电导的测试方法
D5032 通过水甘油溶液保持恒定相对湿度的做法
D6054 处理测试用电绝缘材料的方法
E104 通过水溶液保持恒定的相对湿度的做法
3、术语
3.1 定义——下列定义来自于术语D1711中,并被应用到本标准所使用的术语中。
3.1.1 电导,绝缘,n——两电极之间(或试样中)总的体积和表面电流与两电极间直流电压之比。
3.1.2 电导,表面,n——两电极间(试样表面)的电流与两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之比。
3.1.3 电导,体积,n——两电极间试样体积范围内的电流与两电极间直流电压之比。
3.1.4 电导率,表面,n——表面电导乘以试样的表面尺寸比(电极间的距离除以电极的宽度,这规定了电流路径),如果两电极位于正方形材料的对边上,表面
电导率在数值上等于两电极间的表面电导。
3.1.4.1 讨论——表面电导率用西门子来表示,通常为西门子/平方(正方形材料的尺寸与材料属无关)。表面电导率是表面电阻率的倒数。
3.1.5 电导率,体积,n——体积电导乘以试样的体积尺寸比(电极间的距离除以电极的截面积),如果电极位于单位立方体相对的面上,体积电导率在数值上等于两电极间的
体积电导。
3.1.5.1 讨论——体积电导率的单位是S/cm或S/m,体积电导率是体积电阻率的倒数。
3.1.6 适度导电,adj——描述体积电阻率在1到10000000Ω-cm的固体材料。
3.1.7 电阻,绝缘,R,n——施加在两电极间(或在试样上)的直流电压与它们i之间的总体积和表面电流之比。
3.1.7.1 讨论——绝缘电阻是绝缘电导的倒数。
3.1.8 电阻,表面,R,n——施加在两电极间(试样表面)的直流电压与它们之s间的电流之比。
3.1.8.1 讨论——(一些体积电阻不可避免的包含在实际的测量结果中)表面电阻是表面电导的倒数。
3.1.9 电阻,体积,Rv,n——施加在两电极间(或在试样中)的直流电压与它们之间的试样中的电流之比。
3.1.9.1 讨论——体积电阻是体积电导的倒数。
4、测试方法概述
4.1 材料样品或电容器的电阻或电导是通过测量规定条件下的电流或电压降得到的。通过使用合适的电极系统有可能分别测量表面和体积电阻或电导。当所需的试样和电极尺寸已知时,电阻率和电导率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5、意义和使用
5.1 绝缘材料被用来隔绝电气系统中的部件和将部件与地隔绝,同时也为部件提供力学支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希望部件的绝缘电阻在与可承受的力学、化学和耐热性一致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的高。由于绝缘电阻或电导包含了体积和表面电阻或电导,当试样与电极与其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形状相同时,测量值最为有用。
表面电阻或电导随湿度变化很快,然而体积电阻或电导却变化很慢,尽管体积电阻或电导最终的变化可能更大。
5.2 电阻率或电导率能用来间接预测一些材料的低频介质击穿和介质损耗角,电阻率和电导率经常被用来间接地表征含水量、固化度、机械连接和各种类型的材料退化。这些间接测量的有效性取决于理论或实验研究相关联的程度。表面电阻的下降可能导致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升高,这样才不至于由于两电极间的表面渗漏引起测量过程的误差这对于诸如静电计之类的高输入阻抗仪器尤其重要)。如果间隙是试样厚度的两倍。
5.3对于管状试样,1号电极应包围试样外侧,而且其轴线长度至少是试样壁厚的4倍。关于间隙宽度的注意事项与9.2.3中所述一样。2号电极由管状试样两端的环绕电极组成。
6、步骤
6.1 绝缘电阻或电导——在测试箱内正确的安装试样。如果测试箱与条件处理箱是同一个(推荐采用的步骤),试样应该在条件处理之前安装好。使用具有要求灵敏度和精度的一款设备进行测量(见附录X3)。除非另有说明,使用60s的充电时间和施加500±5V的电压。
6.2 体积电阻率或电导率——测量并记录电极尺寸和保护间隙的宽度g。计算电极的有效面积。使用具有要求灵敏度和精度的一款设备测量电阻。除非另有说明,使用60s的充电时间和施加500±5V的直流电压。
6.3 表面电阻或电导:
6.3.1 测量电极尺寸和电极间距g。使用具有要求灵敏度和精度的设备测量1号电极和2号电极间的表面电阻或电导。除非另有说明,使用60s的充电时间和施加500±5V的直流电压。
6.3.2 当使用图3中的电极配置时,P是试样横截面的周长。对于条带类的薄试样,该周长实际上降低至宽度的2倍。
6.3.3 当使用图6中的电极配置时,而且在已知相比于表面电阻(例如湿气污染了良好绝缘材料的表面),体积电阻非常高的情况下,P是电极长度的2倍或圆筒周长的2倍。
7、计算
7.1 用表1中的公式计算体积电阻率ρ和体积电导率γ。
7.2用表1中的公式计算表面电阻率ρ和表面电导率γ。
在此关系式中,A是一个常数,数值上是单位时间的电流,而m值通常是在0到1之间取值。根据试样材料的特征,电流降至最小值1%范围内所需的时间可能从几秒钟到几个小时,因此,为了确保给定材料的测量值具有可比性,有必要充电时间。按照惯例,充电时间通常为1min。对于一些材料而言,误导性结论可能来源于任意充电时间下得到的测试结果。在给定材料的测试条件下得到电阻-时间曲线或电导-时间曲线作为选择合适充电时间的基础,这点必须在该材料的测试方法中指明,或者这种曲线应该被用来作对比。有时,我们会发现电流随时间而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间曲线或者进
行特殊研究以及进行独立决策都需要考虑充电时间。
产品咨询
微信公众号